不要常讲“我就是这样的人

2014 年 3 月 5 日

“陈芝麻”、“笨小孩2005”等同学表示“尊重别人是自然而然滴,做是做不出来滴”、“尊重任何人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十几年、几十年积淀下来的,勉强学是学不来的。”

这些同学说的没错儿,甚至一语道破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性格决定命运。此观点的原因说白了,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过好在老祖宗没把话说死,本性“难”移不代表不能移。所以,老祖宗后来又给我们留下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和“常怀律己之心”。

我曾经劝告过一些同学,即便你不善于和人接触交流,或者天生就不懂“温柔”。对待工人,你装也要装出个样子,起码要让工人不讨厌你。伪装是一种短期行为,不过适合用于装修。但对于我们做人来讲,我其实不是很赞成有人常把“我就这样”、“我就是这脾气”等等类似的话挂在嘴边。

人无完人,自己应该最了解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对于缺点,如果你想从性格本质上得到改良,死抗着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这个建议也是我本人一直恪守并时常提醒自己的——首先必须建立“自我反思”的意识,常“律己”、常“省吾身”。只有建立了这个意识,你才会在点滴的生活中有所触动,然后将触动转化成行为,行为最终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形成的同时就标志着你的性格得到了改变。

我上面这段话说起来很容易的,但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做起来很难。首先,这种“自我反思”意识的建立就很难,现在的人活得都非常自我,三句话不离“我”字,每天都在不停的强调“我怎样怎样”、“我如何如何”,说到自己的时候从来都是对的、都是满眼放光的,而对周围的人要么漠不关心,要么说起来就是讲“你错了”。

“自我反思”的意识——触动——行为——习惯。这条连线,在几年前就刻在了我脑子里,对我的行为以及习惯的养成多少还是有所影响的。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反思”的意识,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他二十岁的时候是这个样子,五十岁的时候变化也不会很大,八十岁的时候也同样如此。毕竟,人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被改变的。

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那他只会感受自己,很少会注意从生活中得到影响他行为的触动,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前两天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天通苑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儿不堪忍受父亲的责骂,从九楼跳了下去,不过命大,没死。孩子母亲哭嚷着对那个口无遮拦的父亲说:“有你这么说孩子的吗?你想把孩子逼死啊?”——我相信这个父亲经历过这件事之后,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上肯定会有所收敛和改变。不过大家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从这样的重大打击得到触动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