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时候尽量减少‘我’这个字出现的频率

2014 年 3 月 5 日

我表弟在同龄人中还算懂事,不过即便如此,他在新加坡这大半年的时间,还是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所以我在给他的邮件中跟他讲:“说话的时候尽量减少‘我’这个字出现的频率。”后来我跟他解释,你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要首先尝试对别人的话题感兴趣。况且在异乡,没有人会真正在乎“你怎样怎样”。

一个人如果很“自我”,那真的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我相信这样的人不可能用太多的心思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是最亲近的妻子或者丈夫。对于男人,尤其应该注意,“自我”意味着“狭隘”,意味着“独断”。流行四大天王那会儿,男人都时兴留分头,那会儿判断一个男人是否“自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他在卫生间梳头用的时间。一点不夸张地说,有的男人每天对着镜子梳头要用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而且梳子不离身,得空儿就“捣茨捣茨”,这就有点过了。

佛的最高境界就是“众生无我,苦乐随缘”,不过大家千万别误会,死抗着不是引导同学们“立地成佛”。中学时代,我也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做事情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上大学以后,我慢慢发现,要想让自己快乐,首先应该让周围的人快乐。所以,我不是在追求“无我”的境界,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活得轻松一点。

经常把“我”挂在嘴边,也很容易在社会环境下把自己暴露出来,包括自己的棱角和性格缺陷。陆天明在《大雪无痕》里有段话说得不错——“在人群中生活,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点自控能力……从另一方面的意义上说,你也得严格控制住自己,必须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维护必要的平衡。你必须学会妥协、平和,学会‘曲线救国’和‘曲线救自己’,你必须得像个卵石似的,不能再有,也不会再有棱角,但你又必须是‘坚硬’的、能负重的”。

虽然我在脑子里有了“说话的时候尽量减少‘我’这个字出现的频率”的意识,不过一个习惯的养成是不容易的,但是渐渐的,当行为转化成习惯之后,你现在让我在人前喋喋不休的说“我怎样怎样”,我反倒会不习惯了。

回到装修,对于广大准备装修的同学,装修之前问问自己“我是谁”?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进而明晰在装修过程自己的哪些性格缺陷是应该注意和避免的;对于广大装修过的同学,如果你的装修很失败,那最好自我反思一下先,看看自己做人的某些环节或者方式方法上是不是出了问题。装修是小事,但是你今后的人生轨迹可是大事,把装修当做一面镜子,好好的审视一下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这篇贴子里,因为没有更多的例子可举,所以我才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作为例子,不停的在讲“我怎样怎样”。不过作为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让我在这里大谈“人生感悟”确实勉为其难了,就如同把陈坤请进“艺术人生”同样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和非议一样。所以,死抗着在这里胡乱说的是对是错,还是希望得到更多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