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转型三大趋势:重塑娱乐休闲成回笼资金利器

2013 年 10 月 31 日

在消费者心中,描绘购物中心的关键词不再是服装而最先出现餐饮和娱乐;在购物中心运营、管理者眼中,购物中心做的辛苦,如今的购物中心正经历着业态和战略的双重调整期。尽管凭借多元业态组合的购物中心还未受到电商明显的冲击,但在市场洗礼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下,都汇天地、大钟寺中坤广场已踏上了转型写字楼之路。为提升客流,万达广场、蓝色港湾、朝阳大悦城、悠唐购物中心等一批“弄潮儿”也纷纷“轻服饰化”步入调整期。
战略变更 转型写字楼
商场空置率的上升以及写字楼供不应求,导致部分购物中心正加速变身写字楼。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尽管在几年前实现了开业,但惨淡的经营让都汇天地、中坤广场还是选择了退出。
中坤集团总裁焦青曾表示,开业近五年的大钟寺中坤广场将进入大规模调整期,将把现有自持的近40万平方米的物业,从以零售业态为主调整为以写字楼业态为主。据焦青介绍,在释放出转型写字楼的信号后,多家金融机构已与中坤方面接触,预计未来管理成本将逐步降低,租金可实现翻倍。
北京商报记者日前走访都汇天地发现,整个商场遍布围挡,2-4层已基本停业,一层仅剩下Cucci等几家店铺在支撑。此前有消息称,都汇天地将引入两家银行,转型写字楼。而B1与一层将主营餐饮,打造商业配套服务。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表示,开业两年多的都汇天地此番调整可谓形势所迫。“金融机构有较强的承租能力,燕莎地区对于商务、餐饮等服务也有较大需求,转型写字楼前景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曾经负责北京嘉里中心、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改造的国际概念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和执行董事道格拉斯·杰夫介绍,购物中心改造周期一般为,在无竞争力的市场中改造周期约为15年;在正常的市场周期下约为8-15年;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缩短为4-8年;而在如今时尚潮流店铺遍布的环境中,购物中心改造时间已大幅缩减为2-4年。
虽然购物中心是以盈利为导向的物业,不过,消费者依旧可以在里面待上一整天而不进行任何消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购物中心是一种新的“公共场所”,如今消费者喜欢在购买商品和服务之余,在购物中心里度过一段休闲时光。
在万达商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曲德君看来,目前,购物中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场所,而需承载消费者交流、休闲、娱乐、体验,社会活动、生活服务等多项功能。“购物中心已经变成消费者全新的生活方式。”
曲德君表示,现阶段购物中心品牌组合、业态丰富度仍较为局限,同质化达到60%以上。购物中心需要通过丰富业态和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各项需求。据了解,为避免同质化,万达方面将新开项目二层调整为以体验业态为主,客流量占比从原来的30%提升到38%,销售额从28%提高到3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