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常见词分析

2014 年 3 月 5 日

1)集采号

大家记住一句话——“只要掺杂‘私利’,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对于集采组织者,如果是纯义务的,组织集采其实非常简单;但如果有了“盈利”心理,集采就变得复杂了。为什么?集采组织者要想方设法对集采参与者的量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就产生了“集采号”这个看似正规的形式,其实是集采组织者的一种控制手段。

对于商家,其实他们根本不关心“集采号”的问题。说白了,卖10个也是卖,卖20个也是卖,商家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最多能签多少单子。所以,一般情况下,商家既不会对有“集采号”的同学予以特别关照,也不会对没有“集采号”的同学坚决拒之门外。

对于同学,拿到自己中意商品的“集采号”后往往会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在我看来,这纯属“自作多情”。而且这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会对我们正确把握买卖关系产生“消极认识”——明明自己的花钱的,却跟欠着商家什么似的,而或是感觉自己像是占了商家多大便宜。在买卖关系还没有正式建立之前,从心理上已经处于劣势。

东北有句土话叫“上杆子不是买卖”,我们是花钱的,没必要看商家的脸色。记得当初朋友来我家的时候跟我讲,泰陶商家拿着一摞集采单子跟他说“你不买有人买”。我当时笑笑说:“无所谓了,大不了咱们不买他家的东西呗”。不过我心里很不爽,先不说这个网络品牌的质量,就冲他一味的涨价失去往日的所谓“性价比优势”,同时作为一个网络宣传的产物儿竟然嚣张到这个份儿,泰陶的商家——无异于“自残”。

记得前面我说过一句话——“我们跟商家的斗争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不是技术上的”。所以,建议大家对“集采号”有个清楚地了解,克服这种“消极认识”对自己选择商品的不利影响。

2)回扣

“回扣”是个见不得光的词,不过正如我在开篇所说——“我本人并不反对集采组织者吃回扣”。如果同学们理解了我前面几个段落说的大概意思,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认为了。说白了,集采组织者吃回扣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跟商品买卖也没有任何关系,纯属是个人行为。

我们既然已经决定参加这个集采了,考虑集采组织者是否吃回扣?吃了多少回扣?怎么吃的回扣?吃的回扣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有多大……等等问题都没什么意义。如果真的担心回扣吃大了,价格上去了,或者价格优势消弱了,或者价格优势没有了,那就在决定参加集采之前去做个市场调查吧。

其实对于集采组织者而言,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即便有人指责你组织集采吃回扣,不要去理会就是了,更没必要去解释。装修论坛总是有人在以“组织集采好累好累啊”作为吃回扣的理由,其实是把因果关系弄颠倒了,我前面刚说过——“只要掺杂‘私利’,事情就会变得复杂”。通俗地说,集采的过程是因为组织者想要吃回扣,所以集采才变得复杂,所以组织者控制集采就累了;而不是因为组织集采好累,所以你就应该吃回扣。

这篇帖子胡乱写了这么多,死抗着所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用“大白话”把自己对集采的粗浅认识予以简要说明,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篇帖子对集采有更多的了解。当然,“集采”作为装修论坛的敏感词,每个人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看待集采都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以上观点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大家有疑义的话随时可以和我讨论交流。

You Might Also Like